江西財政支持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工作綜述
江西財政支持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工作綜述
牢牢把糧食安全責任扛在肩上
編輯: 來源: 人民日報2019-08-21 10:31:00
江西財政支持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工作綜述
牢牢把糧食安全責任扛在肩上
編輯: 來源: 人民日報2019-08-21 10:31:00
人民網南昌8月20日電(吳菁)近年來,江西省財政廳始終牢牢把糧食安全責任扛在肩上,通過加大資金整合,創新投融資機制,不斷夯實糧食生產安全穩定的財政保障基礎。
建設高標準農田 筑牢糧食生產的土地根基
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高標準農田是重要一環。江西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重、建設成本高、資金缺口大。為了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籌集難題,在江西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江西省創新投融資機制,完善工作思路,在省級層面統籌整合資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變縣級整合為省級整合,變低標準為中高標準,變部門驗收為統一驗收。2017年—2019年,江西省財政連續三年統籌整合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資金超過100億元,達到102.2億元,其中今年統籌整合38億元,比2018年增長17%。
同時,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在全國首次通過發行鄉村振興(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債券來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缺口問題。江西專門出臺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指導意見,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長久發揮效益。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上,嚴格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大績效考核及結果應用,每年對考評好的縣給予資金獎勵,對考評不合格或在資金審計、檢查中發現重大問題的縣,視情況扣減投資,并全省通報。
落實補貼制度 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耕地質量保護和農業機械化水平是穩定糧食生產的根本,是提高糧食生產水平的助推器。江西省財政廳始終堅持把落實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作為提升糧食生產水平的核心抓好抓實。2019年,制定了《2019年江西省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施方案》,江西省財政撥付41.62億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按畝均112元的補助標準,保護全省3716.04萬畝耕地,鼓勵引導種地農戶對耕地進行地力保護提升。制定印發《江西省稻谷補貼工作實施方案》,撥付稻谷種植補貼資金14.5億元,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基本穩定,引導增加綠色優質稻谷供給。
為推進江西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江西堅持綠色生態導向,突出重點環節,不斷加大農機補貼力度,2019年,江西省財政安排5.85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還從農機補貼資金中專門安排1億元資金,用于支持水稻主產區水稻育秧中心建設獎補,進一步改善全省糧食生產機械化的薄弱環節,提升江西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
發揮財政“獎補”導向 增強糧食生產的種植動力
鞏固糧食主產區地位,保障糧食安全,穩定糧食產量是前提。江西省財政在積極落實好產糧大縣獎勵的同時,通過統籌整合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引導和鼓勵各地發展生產。2019年,江西省財政廳下達產糧大縣獎勵資金9.5億元,調動產糧大縣和種糧農民的積極性。推進“財政惠農信貸通”與政策性農擔公司融合發展,提高對糧食產業擔保費用財政補助比例,積極引導“財政惠農信貸通”與省政策性農擔公司加大對糧食生產扶持,截至目前,江西省農擔公司對糧食產業的在保余額突破6億元。進一步完善水稻種植保險財政補貼政策,提高保險覆蓋率和保障水平,增強糧農抗災能力。2018年,全省水稻投保面積達到3552萬畝,各級財政保費補貼達到6.5億元。
今年6月,江西省出臺《關于切實抓好秋糧生產確保全年糧食生產穩定的通知》,省財政廳積極響應,切塊安排1.25億元資金,用于對83個縣發展節水抗旱稻、再生稻、玉米和紅薯等糧食生產的適當補助,引導各地擴種面積達到107萬畝。為抓好工作落實,突出績效管理,省財政專門安排500萬元補助經費,對83個擴種縣進行遙感監測、無人機調查、實地抽查等單項調查統計。
實施品牌戰略 促進糧食生產的高質量發展
江西60%的農戶以種糧為業,但種糧比較效益低、加工企業不強、稻米品牌不響等問題是江西糧食產業面臨的突出問題。為支持做大做強江西糧食品牌,江西省財政廳會同省農業農村廳,每年籌措2.55億元左右的獎補資金,力爭通過3年時間,打造幾個全國知名,產業鏈完備,核心競爭力較強的糧食品牌,實現以區域品牌為引領,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以新型經營主體為基礎,以高出市場價5%以上的訂單為抓手,強化企業與主體和農戶的利益聯結和共享機制。
2019年,江西省聘請了國內知名專家組成考評專家組,對2018年度稻米區域品牌建設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全面績效考評,最終評定出項目實施情況和效果好的宜春大米、凌繼河大米等7個區域公用品牌和2個綠色特色品牌。
截至2019年5月,9個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實現銷售額32億元,同比增長36%,帶動農戶40萬戶,平均每畝增收近200元。
編輯:鐘夢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