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數”】堅持工業強市加快創新發展
撫州大力實施“2416”行動計劃 前三季度工業經濟增速全省第二
編輯: 李盛元來源: 經濟晚報2024-11-11 15:33:27
撫州大力實施“2416”行動計劃 前三季度工業經濟增速全省第二
編輯: 李盛元來源: 經濟晚報2024-11-11 15:33:27
金秋時節,行走在贛撫大地,撲面而來的是凝心聚力謀發展的速度與激情,處處閃動著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的奮斗身影,時時感受到城市的澎湃活力和企業家對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一幅“熱辣滾燙”的高質量發展圖景生動呈現。
今年以來,撫州按照“大抓落實年”要求,大力實施撫州市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2416”行動計劃,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支撐全市工業經濟運行持續回升、穩步向好,主要指標提速進位。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排全省第二,連續1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902億元,增長11.7%;“2+4”六大主導產業勢頭良好,產值完成1442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增長30.8%、電子信息增長21.8%,分別拉動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長9.5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主導產業的平穩增長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擂臺比拼增后勁,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在江西經濟版圖上,撫州主要發展指標排名長期處于“八九不離十”的尷尬位置。交通建設相對滯后,區位、政策、資源優勢不足,發展欠賬較多、歷史包袱重,缺乏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這些都曾是撫州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短板。
撫州要打“翻身仗”,首先就要有科學的謀劃和前瞻的發展思路。去年以來,撫州全面落實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決策部署,積極融入“1269”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制定《撫州市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2416”行動計劃(2023—2026年)》,加快構建具有撫州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有色金屬精深加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
撫州市委強攻工業的戰略決策,既是對自身短板的清醒認識,也標志著進位趕超的沖鋒號角已經吹響。一年多時間,低調務實的撫州人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撫州經濟發展的列車一路爬坡過坎,漸漸地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狠抓項目引進、開工、建設、投產、達產全過程管理和考核,全市掀起了比拼項目、強攻工業的新熱潮。1至9月,全市工業投資完成352億元,同比增長16.2%,較去年同期增加53.8個百分點;投資150億元的撫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二期項目、投資96億元的華潤博雅二期血液制品智能工廠(一期)建設項目、投資10億元的江西東池納電新能源電池產業園等正在加速建設。
數字賦能促發展,智改數轉提速升級
圍繞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部署,撫州按照定集群、定龍頭、定方案、定獎補、定考核“五定”工作思路,縱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成效。根據全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綜合服務平臺數據,撫州完成企業診斷1169家、完成率101.3%,啟動企業數字化改造712家、啟動率75.7%。截至10月29日,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完成入企診斷1188家、完成率102.9%,已驗收通過1171家;啟動數字化改造850家、啟動率90.4%。
今年以來,撫州通過以大帶小和示范引領,分級分類推動數字化轉型。“點”上建標桿,支持引導一批重點企業開展智改數轉先行先試,重點打造了江西永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冠科技”)、撫州市雙菱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菱磁性”)等30家數轉標桿企業。其中,永冠科技畝均產值提高54.5%,人均產值提高112%;雙菱磁性人工成本下降25%,產品損耗率降低35%。
“線”上強鏈條,圍繞六大主導產業鏈魚骨圖,制定各具特色的數字化轉型技術路線圖,推動集群內不低于90%的規上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高新區打造“5G+智能化、自動化、無人化”柔性小單元生產加工線和無人化車間,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提質增效。黎川推動陶瓷企業建設“5G+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范和應用示范場景,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2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5%。崇仁變電、南城校具等產業以統一采購、統一服務、統一驗收“三統一”模式推進數字化轉型。
“面”上抓試點,加快推進高新區和東鄉區兩個省級數字化轉型試點建設,示范帶動其他縣區;崇仁縣、南城縣成功獲評2024年全省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
南城縣:加快推動產業進階升級
撫州市南城縣產業數字化轉型服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江西零碳未來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投資340萬元打造5G智慧工廠,實現了設備的聯網全覆蓋、全工藝的追溯,提升了企業管理效率20%,降低企業綜合運營成本20%
江西聯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400萬元打造5G數字化智慧工廠,建設統一自動化管控平臺,提高了企業生產效能15%,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研發周期縮短12
今年以來,南城縣全力落實“1269”行動計劃,從政策制定、服務支撐、相關保障及標桿建設等方面不斷發力,縱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通過積極引導企業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生產線和車間,促進企業生產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斷拓展發展新賽道,加快推動產業進階升級。
規劃引領
“問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數字化轉型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政府。南城縣堅持高位推動,成立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數字化轉型工作專班,一個“大腦指揮”、多個部門協同,建立旬調度機制,定期收集數字化轉型推進過程中的問題難點,及時增補政策,動態解決企業發展難題,助推企業盡快實現數字化轉型。
通過深化企業特派員大走訪行動,南城縣細致梳理國家和省市關于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系列政策措施,全縣127名企業特派員,采取一對一上門解讀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政策宣傳,持續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在積極引導企業爭取國家和省市政策的同時,出臺《南城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4—2025)》,由縣財政設立專項經費,對完成進階升級的企業給予“真金白銀”的獎勵。提出11項具體工作任務,按照“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的要求,逐一明確8個專班成員單位責任,積極構建“政府主抓、部門指導、企業主責、服務商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協同推進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數轉工作能否順利開展,關鍵在于服務支撐體系的建立。南城縣雙管齊下,構建了以三大運營商為總承包商的前端方案服務體系以及以市數轉中心、縣“數字化診所”、撫州市辰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服務商聯動的后端技術支撐體系。前端方案服務商憑借央企毛細血管式的分布特點,深入到工業園區、鄉鎮一線開展數轉工作,為企業提供平臺支持、政策宣貫、網絡支撐等服務;后端技術支撐體系則為改造企業提供業務咨詢與規劃、技術支持與創新、資源整合與對接、政策解讀與項目申報等方面服務。
目前,南城縣已引進撫州市云智數字化促進中心有限公司等3家技術支撐服務商,并成立市數轉中心南城分中心(數字化診所),立體化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正逐步形成。
夯實基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南城縣從資金保障、人才保障和基礎設施保障三個方面著手,大力推進政府、服務商、企業三方協同,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不斷夯實數字化轉型基座,做到利其器、善其事。
在省第二批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1000萬元專項資金基礎上,縣級財政同步按不低于1∶2的比例配套資金2000萬元,分期撥付用于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建設工作。其中,不低于75%的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數字化改造;不高于25%的專項資金用于開展咨詢診斷、人才培訓、貫標驗收以及數字化診所、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南城縣積極搭建服務商與企業合作橋梁,推動服務商為企業培養數轉人才。改造企業設置專人專崗跟隨服務商學習數字化系統操作、管理等知識;服務商不定期對企業進行集中培訓,定期對企業數字化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測試。截至目前,已經開展數轉培訓5場、培養數字專員7名、培養企業數轉人才20余名。
數轉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保障,南城縣積極落實5G網絡覆蓋工程,成立5G建設推進協調工作領導小組,著力推進工業企業5G網絡覆蓋,鼓勵引導重點企業開展企業內網IPv6網絡化改造等內網技術改造工程。目前,工業園區建設了工業園區數字化管理平臺,園區主干道路實現可視化管理,實現5G網絡覆蓋率100%、千兆光網部署率100%,為工業企業智轉數改筑牢了數字底座。
示范帶動
南城縣既立足為數字化水平低等級企業共性改造提檔升級,更注重將經濟效益高、數轉基礎好、轉型意愿強的企業打造為標桿企業。按照“先典型引路、后全面推廣”的實施路徑,大力支持聯益電子、零碳未來等骨干企業先行先試,創建“小燈塔”企業、“數智工廠”。
在政府推動下,聯益電子實施了“5G+數字孿生智慧工廠”項目,生產效率提升20%,產品研發周期縮短12%,產品不良率降低8%,運營成本降低30%,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0%,每年節省維修費用200萬元以上。在標桿企業的示范帶動下,越來越多企業踴躍加入到數字化轉型大潮中來。截至目前,全縣共有134家企業出具了診斷報告、68家簽訂改造合同企業,其中33家企業計劃改造后等級達L6級及以上。
樂安縣:數字賦能企業降本增效
江西登仙橋食品有限公司在車間使用PDA掃描單據或物料二維碼,實現任務匯報、生產領料、單件序列號綁定等業務移動化處理,銷售訂單交付及時率提高10%-20%,庫存周轉率提高5%-10%
江西樂安縣三連制衣有限公司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為基礎,搭建三連制衣工業云平臺,降低對現場管理人員的依賴,生產過程人工成本降低5%
江西拓邁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數字化改造項目,企業減少了人力成本,生產力提升18%,設備故障率降低10%,良品率由90%提升至95%以上
金秋時節,記者從撫州出發,沿撫吉高速朝西南方向疾馳一小時,就到了樂安縣。樂安縣是原中央蘇區北大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轉戰斗爭,長期的紅色根據地留下3800多條紅軍標語,因此這里有著“紅軍標語第一縣”之稱。記者在樂安縣看到,當地產業發展加速推進,發展后勁不斷增強,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以來,樂安縣深入貫徹落實“1269”行動計劃及“2416”行動計劃,找準定位,發揮優勢,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為路徑,以智能制造為牽引,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為抓手,著力破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三不”(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難題,圍繞企業重點環節,通過數字化改造賦能企業降本增效,全面推進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降低企業轉型成本
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樂安縣107家規上企業數字化等級分布情況為:L1等級企業有19家(占比17.76%),L2等級有63家(占比58.88%),L3等級有3家(占比2.8%),L4等級有4家(占比3.74%),L5等級有2家(占比1.87%),L6等級有12家(占比11.21%),L7等級有3家(占比2.8%),未評級有1家(占比0.93%)。按照要求,2024至2025年,樂安縣將對全縣所有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智改數轉全覆蓋,L1和L2等級企業數量“清零”,L3級企業數量控制在個位數,力爭L4-L5級企業占比達到70%,L6級(含)以上企業占比達到30%。為此,該縣出臺了《樂安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4—2025)》,明確今明兩年內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按照“政府補一點、平臺讓一點、企業出一點”的原則,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等方面進行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轉型成本。
今年以來,樂安縣根據產業特色,重點打造“4+2”頭雁標桿企業,以“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鏈“鏈式轉型”。對新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上下游依存度高的首位主導產業,按照“一鏈一策、一企一策”,選取“鏈主”企業和“關鍵節點”企業為突破口,以拉動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和企業數字工廠建設作為雙輪驅動,力爭產業鏈企業達到L6以上水平超過35%。對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以提升單體企業數字化程度為重點,推動機器換人、設備換芯和生產換線,打造數字化產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每年推動智能裝備更新30臺(套)以上。
該縣設立縣本級2000萬元數字化轉型專項資金,專項資金用于獎勵扶持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實施數字化轉型等。同時,該縣與農商銀行合作,推出全省首個“新質生產力貸”金融產品,以1000萬元風險補償金撬動8000萬元貸款額度,著力解決當前企業數轉融資難的問題,目前已向企業發放貸款2500萬元。
智改數轉全面覆蓋
樂安縣由縣工業強縣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成立數字化轉型工作專班,搭建數字化轉型服務中心,遴選一批數字化轉型優質服務商,組建數字化轉型專家庫,為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支撐。
樂安縣大力實施“雙千兆”網絡設施建設,深入推進企業工業設備聯網上云、業務系統云化遷移,進一步降低企業數字化成本。同時,積極探索企業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發展,加大力度推廣企業接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動標識解析規模化應用。力爭到2025年底,全縣5G基站建設數達到750個以上,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二級節點企業接入數達到100家以上,企業上云數達到800家以上。
聚焦“1首位+1主導”產業及縣域特色(綠色食品)產業,樂安縣制定企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積極探索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積極推動產業鏈規上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形成產業集群化數字化轉型發展模式。
該縣大力開展數字化轉型招才引智工作,堅持需求導向,充分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積極引進制造業重點領域急需的數字化優秀人才。實施企業家培訓計劃,加強智能制造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專題培訓,培育企業家智改數轉理念及戰略眼光。支持企業與省內外知名院校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推進數字化轉型建設。
同時,積極營造數字化轉型濃厚氛圍。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工業互聯網相關活動,不斷增強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和能力,加快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截至目前,該縣已全部完成107家在產規上企業入企診斷,診斷報告完成率及上傳服務平臺率均達到100%。63家企業已啟動數字化改造,改造完成10家。首批數字化轉型貫標認定工作已開展,全縣4家企業達到貫標認定條件,并有望申報成為“小燈塔”企業。已向市局申報了5家“數智工廠”項目企業,目前正在等待審核。已有18家企業啟動了兩化融合貫標認證工作,其中5家企業已通過貫標1A認證,23家企業正積極申報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
(全媒體記者 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