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李仙德:王者歸來謀發展 滿懷信心創未來
編輯: 鄒菲燕來源: 經濟晚報2024-08-23 12:44:31
編輯: 鄒菲燕來源: 經濟晚報2024-08-23 12:44:31
? 跌下組件全球出貨量老大位置三年后,2023年,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科能源”)又重返王者寶座,盈利也創下歷史新高。作為晶科能源的掌門人,李仙德和其他民營企業家相比甚是低調。即便是偶爾從幕后走向臺前,他也是一如既往地沉穩,說話風格慢條斯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晶科能源每年的節日或重大事件節點時,業內總能看到李仙德的書面致辭。有人說他是“儒雅硬漢”,有著溫文爾雅的外在形象,卻總會把“戰斗”掛在嘴邊。
事實上,對于光伏產業而言,過去的2023年競爭的殘酷非比尋常。在這一年,李仙德的致辭也比往年更加頻繁,匯集詩意與浪漫、自信與“狠辣”、理性與感性于一身的掌舵者,李仙德一直在用他的“文筆”——《把硬仗的氛圍感拉滿》《怕什么,打就是了》《2023,讓我們狠狠生長》,向團隊傳遞信心,激發戰斗力。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
王者歸來
中國光伏激蕩20年,你方唱罷我登場。
2024年4月22日晚,晶科能源發布2023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顯著增長,全年營業收入達1186.82億元,增長43.55%,上市以來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歸母凈利潤74.40億元,增長153.20%;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24.19%,增長12.03%。過去一年,晶科能源共向全球發送83.56GW太陽能光伏產品,包含光伏組件出貨78.52GW,公司組件出貨量在InfoLinkConsulting中排名行業第一。
晶科能源上饒基地
晶科能源表示,組件出貨量的增加和N型先進產品占比提升是業務增長的主要原因。在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中,光伏組件收入1143.83億元,增長43.33%,占營業收入的96.38%。報告期內,晶科能源N型產品技術和量產規模保持領先。2023年年底,公司已投產超過70GW高效N型電池產能,2023年全年N型組件出貨48.41GW,增長352%,在組件總出貨中占比約62%。
光伏產業鏈主要分為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和電站五大環節,作為光伏發電系統核心的光伏組件市場進入門檻低,競爭壁壘卻在不斷提升。尤其是,中國為全球市場供應了超過80%的光伏組件,國內龍頭間的每一次較量,甚至每一次排名變動,都可能預示著行業格局的大逆轉。
2006年,李仙德成立晶科能源。2010年,晶科能源成為第10家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國光伏企業。在多輪行業危機洗禮下,晶科能源愈挫愈勇,2016年登上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第一的位置,并實現“四連冠”。
然而,市場火熱超出想象。2020年9月,國內掀起又一輪光伏資本熱潮。僅2021年,A股就有14家光伏企業爭先上市。晶科能源的老對手們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早就從美股退市、回歸A股,從而坐享紅利、市值飆升,隆基綠能更是以超數千億元市值,成為全球光伏一哥,2020年后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組件新霸主。
2022年1月26日,晶科能源終于登陸A股科創板,當天市值突破千億元。搭上資本快車,讓融資渠道打開、財務成本下降,為日后重攀巔峰埋下伏筆。
不過,贏下這場戰役最關鍵一步,還是靠李仙德的技術豪賭。光伏市場的技術迭代,突出一個“快”字。2016年后,從市占率近90%的BSF(鋁背場)電池,到被P型電池迅速替代,再到如今的N型電池,每兩三年就是一次技術洗牌。
押注N型電池時,巨頭產生了分歧:通威股份等選擇HJT電池,隆基綠能押注BC電池。但晶科能源旗幟鮮明地看好“效率上限高、低成本產業化、設備配套更優”的TOPCon路線,且專注干一件事:全力對準TOPCon電池搞研發,并逐漸進行全產業鏈轉移。
晶科能源生產車間
2021年11月,晶科能源推出應用TOPCon技術的TigerNeo系列組件,拉開商業化序幕。
2023年,“先干TOPCon”成為大勢所趨,已前瞻布局而且大手筆豪賭的晶科能源,已在TOPCon旗艦價位段擁有約45GW銷量即約40%份額,也順理成章成了當之無愧的N型組件領導者,并奪回全球光伏組件王位。
數年臥薪嘗膽,李仙德終于帶著晶科能源王者歸來。
儒雅硬漢
浙江省玉環市,坐擁萬頃碧波的東海之濱,也背靠上聳千尺、峻拔險要的雁蕩山。1975年6月,李仙德出生在這個依山傍海的富饒之地。長相儒雅的他,年紀輕輕便開始了創業之路。的確,相較于同一梯隊的光伏企業創一代,“75后”李仙德是最年輕的一位,外界也習慣以“光伏少帥”來稱呼他。而李仙德的背后,也有著一部兄弟創業史:李仙壽、李仙華和李仙德三兄弟,先后做出了4家上市公司。
2001年,無錫尚德創始人施正榮歸國創業,開啟了中國光伏的造富故事。李仙德的大哥李仙壽隨即成為第一批“淘金者”,創立生產銷售太陽能電池組件的陽光能源。四年后,無錫尚德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風光無限。李仙壽順勢進軍產業鏈上游,創立昱輝陽光,并成為第二家海外上市的中國太陽能企業,備受資本熱捧。在他鼓動下,二弟李仙華、三弟李仙德,告別老本行建設安裝和汽車維修,先后成立德晟、晶科能源。
中國光伏領域表面上看曾屢屢上演堪比互聯網的超級造富神話,實際上,要在各種大小周期活下來屬于高難度闖關。2006年晶科能源成立時,與無錫尚德、保定英利、江西賽維等巨頭相比并不起眼。行業大起大落間,當時的巨擘們或隕落或式微,晶科能源在李仙德的帶領下,2006年晶科能源銷售收入就過億元;2007年達到7.8億元;2008年,這一數字提升到了30億元;到了2011年,晶科能源營收達到149.4億元,成為江西第一大光伏企業。2012年,第二次光伏產業波動中,晶科能源及時走出國門,推動全球化布局,在行業經歷低谷后率先恢復盈利,第二年總出貨量超過1.9GW,收入超過11億美元,成為當時中國首家實現全年盈利的光伏制造商。
晶科能源生產車間
從2007年最初的幾十兆瓦、收入不到10億元,到全球最大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只用了十年。2016年至2019年,企業連續四年登頂全球組件出貨量第一的寶座。這對于一個組件營收常年占比超過九成的光伏企業而言,出貨量的勝利,等于經營成功的一大半。
李仙德習慣于通過文字向員工和外界分享洞察及感悟。他在某一年的新年寄語中寫道,“我就是個出生在浙東漁村的普通人,漁民孩子有著天生的危機感,所以它讓我在日后,尤其是進入光伏這個行業后總比別人更多一些居安思危的警醒。”
李仙德給外界的第一印象,是溫和儒雅,但溫和儒雅的外表下卻有著“硬漢”內核。他的“文筆”里,常常霸氣側漏,“不要害怕競爭和廝殺,我們已經具備了和任何強敵爭千秋的實力”“我們不能被玻璃劃傷了一次,就再也不碰杯子了”“任何一場盛宴之后注定迎來一場盛戰,歷史從來沒有例外”“把硬仗的氛圍感拉滿”“怕什么,打就是了”。
在2023年致辭中,他特別強調了一個狠字:“特別是管理層要對自己狠,真狠、長期地狠、對事情要兇猛和決絕的狠”。
正是這股激進的狠勁,讓晶科能源在行業中創造了奇跡。
晶科能源也因此,擅長在全球各大戰場里以大項目“稱雄稱霸”。比如非洲最大離網光伏電站、澳大利亞最大的在建光伏項目、美洲最大的光伏電站、韓國最大的深山光伏項目……
光伏執念
光伏行業,各領風騷三兩年,二次引領只有晶科能源。時隔3年,第二次登頂,付出的努力,往往遠比第一次更多。
光伏領域的技術更迭異常快速,每一輪技術革新都會導致行業洗牌,技術路線的選擇,甚至能決定一家企業的命運。施正榮的無錫尚德早在2013年就宣告破產;2015年號稱“全球市值最高太陽能公司”的漢能集團因押注薄膜電池失敗,一朝隕落。在2016年的單多晶技術路線之爭中,作為多晶廠商的晶科能源比持觀望態度的同行們更早、更果決地向單晶切換,以此占據了主動權,拿下全球組件出貨量四連冠。
“既要有前瞻性,同時要保持戰略耐心。”李仙德認為,在光伏行業,一味做個追隨者會導致險象環生,這場長線競技考驗的是前瞻眼光和戰略耐心。
事實不斷證明晶科能源的眼光超前、戰略成功、執行到位。
李仙德常說,“光伏絕對是這個世紀最好的生意,最好的投資。”“對于光伏,不要高估了1到2年間的動蕩,而低估了10年后的變化。”
他認為保障企業戰略上的方向和定力,不可或缺的一點就是要保證速度和強大的執行力,“100%的貫徹、120%的執行、150%的行動、200%的交付,現在、立刻、馬上。”
晶科能源生產車間
李仙德認為,應當從本質上理解光伏產品。他說:“我們不希望大家去過度吹噓自己的一些產品,講太多差異化的故事,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客戶需要什么。對客戶來說,光伏組件不是消費品,而是投資品。高性價比(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率的產品一直是客戶追逐的方向。我認為這是光伏行業的邏輯。”
“時間會回答所有的問題”,事實也會。李仙德說:“從兩年前晶科能源開始做TOPCon,一直到今天,市場上都有質疑的聲音。對此我們不需要辯解。同樣,一體化和專業化也有分歧,但是2023年四季度的業績說明了很多問題,這些都是事實。”
光伏是競爭充分的制造業,對企業能力是全方位的考驗。李仙德說:“制造水平、組件效率的細微差距反映到業績上都是成規模的。”因此不同光伏企業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打個比方,若是1W的利潤差距有1分錢,那么100GW的利潤差距就是10億元。
基于此,晶科能源重視技術,也重視品牌。作為光伏行業頭部企業,晶科能源擁有超2300人的高精尖研發團隊,每年投入巨額研發資金用于技術創新,以累計百億元級別的巨額研發資金投入,持續壘筑專利數量和突破研發成果世界紀錄。截至目前,晶科全球專利申請3800余項,獲得專利多達3500余項,以持續的技術突破為全球太陽能光伏市場提供更高效率、更優價值的能源解決方案。
抱著開放共贏的態度,晶科能源有償授權了兩家規模企業TOPCon專利。現在市場上已經不再有N型三種技術路線誰是主流的紛爭,TOPCon是絕對的市場主流。在N型技術的老話題上,李仙德說:“HJT技術不是一定不行,而是TOPCon跑得太快了。關于BC,我認為未來晶體電池的可能方向之一是TBC(TOPCon和BC技術的結合),它在細分市場特別是屋頂類的小眾市場有機會。”
全球布局
一眾光伏龍頭企業中,晶科能源的全球化布局起身最早、布局更深更廣。在全球建立據點,快速擴大市場占有規模,換回的是渠道優勢和熨平貿易風險的能力儲備。
中國光伏產業曾“市場在外、核心技術在外、原料在外”,2012年的歐美市場給晶科能源留下的啟示是,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過度依賴一個市場是危險的,只有開拓新興市場才能走出被動局面。事實證明,新興市場的開辟,令晶科能源得以在2017年和2018年的行業寒冬中得到比同行更大的緩沖空間。
2013年,李仙德率先提出“趕快去拉美、中東非,那是目前最被忽視、未來最有爆點的市場”,并且開始布局。
2014年12月,晶科能源的管理團隊前往馬來西亞檳城考察,并于次年5月迅速完成建廠并開始投產,是較早在馬來西亞完成生產布局的中國光伏企業,該項目也是當時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最大的制造投資項目。李仙德回顧稱,當時很多企業都在討論去國外設廠,“晶科能源不是第一個想到去馬來西亞投資的,但我們是第一個在馬來西亞建成工廠的。”
2015年,晶科能源走上了全球光伏投資之路。他在德國、法國、美國等國家設立銷售公司,在歐洲建立多處海外物流倉庫,強化業務網絡,同時還贊助足球俱樂部提高公司聲譽,助力市場拓展。截至目前,晶科能源在中國、馬來西亞、越南、美國共擁有14個全球化生產基地。
一系列銷售和渠道布局下,晶科能源迅速成為全球光伏組件的重量級玩家,其全球客戶數量從2016年的1037家猛增至2019年的3700余家。
“晶科能源擁有超過12GW的海外垂直一體化產能,在大部分市場的占有率都排名第一。晶科能源是中國唯一一家在反規避調查中合規的光伏企業,由于進入美國市場的通關順暢,今年在美國市場出貨量有望大幅提升。”李仙德表示。
?
晶科能源生產車間
與眾不同的是,李仙德不但持續開拓全球市場,也率先走上全球產能布局,不但真正用全球眼光看市場,也持續在規模擴張的同時,緊跟產業變化進行技術升級與賽道更新。
更關鍵的是,晶科能源的全球化戰略上,走的是國內和海外市場并重的路子。2022年,在晶科能源全球組件出貨目的地中,中國市場成為占比最高的重要陣地。2023年中國光伏組件企業中標榜上,晶科能源強勢榮登第二名。
甚至,為了更好契合中國區市場分布式光伏等新業務特性,晶科能源還在內部創立“新場景事業部”,并在2023年,做到了向第三方出貨行業第一的成績。
這些,都為晶科能源既把握機會,也規避風險打下很好的基礎。
李仙德的信心一定程度上來自于先發優勢:在N型TOPCon搶先布局的同時,全球化能力也是競爭對手不可短期逾越的核心競爭力。在他看來,“永遠比對手以更快速度進步和顛覆,那就有先發優勢”。
2024年2月7日,晶科能源的微信公眾號推送了《董事長新春致辭》。李仙德一如往年那樣,踩著農歷年的新舊交替點,有感而發。
“相信”是李仙德的2024年最重要的新年致辭。在他看來,“光伏行業本身就是高質量發展,從來無懼短期跌宕,更不用擔心未來發展之勢”“今天的晶科能源已經不是你想象中的,一年后的晶科能源將不是你可以想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