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流淌——吉安書法展述》出版后記
編輯: 經琬來源: 吉安市書法家協會2024-08-16 10:28:50
編輯: 經琬來源: 吉安市書法家協會2024-08-16 10:28:50
?? 在出版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稱之為“遺憾的藝術”。出版一本書是一項復雜的創作過程,作者、編輯和設計師在其中不斷追求卓越,卻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時間、預算、技術等種種限制。這些限制有時會讓最終成品與最初的構想存在偏差。正如書法家揮毫潑墨,每一本書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同時也是一場充滿挑戰的旅程。它要求創作者在創意、技術、溝通和細節管理等多個維度上進行精心打磨。因此,盡管遺憾不可避免,但它也讓每一本書都擁有了自己的故事和靈魂。
(封面設計立體效果圖)
從去年6月份馬于強主席和我介紹這本選題,到年前收到整本書稿,第一篇抽查安然老師的《老友記》,讀完之后的興奮,讓我對《墨香流淌——吉安書法展述》裝幀設計開始種種設想:我做的書不能土,必須時尚,三面滾色可以安排!文稿內容有溫情,小而精才顯溫度。原先做的書法類的書籍大多是仿古色,這次必須打破!選什么綠?配哪種紙?這種紙單獨看好看,可與內文配還是略顯年輕,不夠凸顯人文底蘊,怎么辦?……于是用力過猛,內容與形式各美其美,并不與共。直到進入印制程序前一個星期,獲得過“最美圖書”設計獎的梅老師說:“真正的好書應該是讀者拿到書后,由內而外給人輕松舒適的感受,而不是越看越累?!辈耪嬲谝凰查g治好了我的選擇困難癥,而不得不在設計元素、裝幀工藝上做減減減。
(裝幀設計選紙效果對比圖)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書籍依然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知識與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作為責任編輯,我們深知出版一本書的意義和價值遠不止于紙張和墨水的簡單堆砌,也是嫁接作者與讀者之間思想交流的平臺。如果不能在作者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實現錦上添花,沒有想得到作者和讀者那句“我會珍藏,不讓它化為垃圾堆的紙漿”的職業理想和虛榮心,我想這對作者和自己的編輯時光都是一種深情的“浪費”。
[內文設計效果圖(局部)]
在出版《墨香流淌——吉安書法展述》這本書的過程中,馬主席的有效溝通,對我們編輯工作的理解、包容、信任和鼓勵,他嚴謹的時間觀念和高效的執行力,兩三天問一次進度的工作作風,也迫使我這懶散的人不得不快馬加鞭。我清楚地感受這位“完美主義者”如何帶領一位懶散且偶爾有選擇困難癥的年輕人走出遺憾的困境,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井岡山人民的精神。事后回想,作為責任編輯,能與這位善解人意的作者合作真是心懷感激。也漸漸理解,為何吉安作為一個地市,可以由書法家協會牽頭出版策劃一本全面記錄吉安書法故事、深刻挖掘吉安書法史料的圖書項目,這與領導的核心能力是分不開的。畢竟,團體項目不同于個人項目,這里面的艱辛和復雜程度,看了奧運會的中國觀眾多少能理解一點。
放眼江西書壇,吉安書法以其深厚的廬陵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成了一個值得研究的樣本。而放眼全國書壇,江西書法同樣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創新精神,成為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有一代文宗歐陽修,“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現在,有從事書法教學與調研的書法博士,如賀煒煒、龍友、李小勇三位老師;也有駐守廬陵積極參加國展的多面選手,如馬于強、王建民、楊仁根老師等。在吉安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文化沃土上,它不僅孕育了吉安這片紅土地上的忠貞愛國精神和不怕犧牲的品格,而且以其深厚的耕讀氛圍和崇文重教的傳統,成就了底蘊深厚的廬陵文化。其中,書法藝術如同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承載著廬陵文化的精髓,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書家。從本書后面李小勇博士梳理的附表一、吉安古代書家到附表二和吉安市書法作者2017年以來入選國家級展覽一覽表,可以看出一條吉安書法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它雖是吉安書法故事的縮影,也可謂中國書法的鏡像。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見證者。每本書都承載著作者的思想和見解,記錄著時代的印記?!赌懔魈?/span>——吉安書法展述》的出版,是對廬陵文化文脈的一次賡續,是吉安市書法家協會對這片土地深情的致敬,也是對吉安書法藝術的一次回望與前瞻。愿這本書能夠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成為傳承與創新的紐帶,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讓廬陵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讓吉安書法的墨香,永遠流淌在中華民族的文化長河中。我想,這也是吉安市書法家協會出版這本書的真正意義。
?(裝訂工藝效果圖)
最后,站在責任編輯的角度,你若是問我,對這本書有遺憾嗎?我會告訴你,遺憾是成長的一部分,但不要讓它成為阻止我們前進的腳步,與所有的創作者共勉。
(張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