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建設聶愷:提質育新 砥礪前行
編輯: 李盛元來源: 經濟晚報2024-08-15 09:35:36
編輯: 李盛元來源: 經濟晚報2024-08-15 09:35:36
?
夢想指路,風雨兼程。
始創于1980年的中恒建設集團,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從“中國建筑之鄉”——江西省南昌縣生根發芽,緊緊圍繞建筑主業謀篇布局,歷經體制改革發展至今,用科技創新鍛造核心驅動力,黨建引領“樣式雷”文化和太極文化讓企業向上生發。
近年來,中恒建設集團主動融入江西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的發展大局,積極響應“1269”行動計劃,努力為江西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和核心競爭力貢獻中恒力量。
2024年5月,中恒建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聶愷入選2023江西年度經濟人物,獲獎當天,聶愷就主業強基、創新發展、產業布局等內容與大家分享交流。
中恒建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聶愷
聚焦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聶愷,1982年出生,碩士研究生學歷,南昌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南昌縣建筑業協會會長。擔任會長期間,他引導協會企業互通互訪、促進產業協同,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他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按照集團董事長戰略思想,聚焦主業、強化管理、勇于創新、勇擔責任,通過轉變經營方式,進一步發展壯大企業實力。他以“真抓實干強主業”為理念,帶領團隊銳意進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將中恒建設集團打造成為行業領導者。中恒建設集團發展至今,注冊資本已達5.18億元,業務遍布全國,是江西省首家雙甲級設計資質的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首家同時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筑企業,是全國建筑業AAA級信用企業,名列中國建筑業競爭力200強、中國承包商80強、江西省民營企業百強。
聶愷深刻認識到,企業發展必須立足主業、精耕細作,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他帶領團隊對中恒建設集團的主業進行了深入分析,確定圍繞強攻主業這一核心競爭力,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的發展策略。清晰的發展目標,方略的準確把握,這些和聶愷的人生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006年,聶愷海外學成回到江西,他并沒有立即進辦公室擔任管理工作,而是在項目工地上,整整待了6年。基層的磨礪,抹去了心態上的浮躁;基層的歷練,讓他更加懂得父輩創業的艱辛與不易……也正因如此,讓這位“80后”的中恒追夢人,在暢想中國夢、探索“中恒夢”的路上,以實干思考著企業的變革和崛起。
中恒大廈航拍圖
2013年,聶愷擔任集團執行總裁,在年度工作會上,他緊緊圍繞“真抓實干,強化管理,共圓中恒百億、百強、百年夢”的主題,為公司下一步騰飛謀局布篇。夢想有了開始,便有了追求的目標,便有了企業安身立命的基礎——踏踏實實做好經營管理。
2017年,集團組織架構調整,聶愷擔任中恒建設集團總經理,年末,中恒建設集團實現合同額和產值“雙百億元”的發展目標;2023年,中恒大廈落成喬遷新總部,組織架構再次調整,聶愷擔任集團總裁,他既是集團戰略的謀劃者,更是真抓實干的行動者。
如今的中恒建設集團已經成長為一家集建筑設計、施工、科技、產業投資于一體的建筑綜合企業集團,開設分支機構50余個,業務范圍覆蓋全國各地及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7年實現年新簽合同額和年產值“雙百億元”目標,連續16年榮獲納稅先進單位,每年直接或間接帶動產業工人就業超過6萬人。
聶愷以其真抓實干的作風和強烈的責任感,帶領中恒建設集團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他以“強主業”的核心力,積極推動企業發展,不僅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為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緊抓科技創新,賦能企業發展
聶愷是一位具有強烈創新意識和前瞻性眼光的領導者。他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引領企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為推動行業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在全球建筑業日新月異的浪潮中,新質生產力的涌現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產業格局,催生出一系列新興產業、創新模式與強勁動能。
中恒建設集團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致力于地下空間科技的研發,致力于成為國內地下空間開發領域產業升級技術的領跑者。
集團多年來累計投資近4億元開展自主研發工作,主編國家建設行業標準1項、地方標準3項,榮獲各項專利技術300余項、國家級工法5項以及省級工法20項。以長螺旋嵌巖樁、咬合樁、擴體樁為特色的創新技術,憑借高效能、綠色建造理念以及節約土地資源等顯著優勢,正逐步取代傳統的樁基工藝,并被廣泛應用于水利建設、防洪搶險、城市管廊、社區改造、智能停車、環保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治理、橋梁工程、港口碼頭工程等諸多重點領域,成果轉化項目已遍布于北京、齊魯大地、錢塘江畔、洞庭湖區、鄱陽堤岸、大坳灌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地。
聶愷正是推動中恒地下空間科技發展的實踐者。他主導推動的八方鄰里·象南中心是江西省第一個公益+商業運營的鄰里中心,是以社區為核心,融合便民居家、養老服務、文體活動的多元化“1+5+X”社區鄰里中心;也是江西省首個應用中恒地下空間科技自主研發的“長螺旋鉆孔壓灌樁連續墻施工工藝+逆作法”施工的項目。
該項目位于南昌市老城區,緊鄰一個小學和老舊生活小區,施工時樁身距離舊建筑物最近1.5米。該項目在建設期間,聶愷領導團隊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在技術可控、實施可控、周期可控的前提下,匯聚了來自各方的智慧與力量,團隊不僅精耕細作,更勇于突破,共同研發并成功應用了多項前沿專利與高新技術,為地下空間開發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項目創造性地將以往多用于人防領域的尖端技術,首次引入民用建設工程領域。這一跨越性的嘗試不僅拓寬了技術應用的邊界,更為地下空間科技的未來發展開辟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同時,該項目為城市公共建設融資提供了新的發展思維,有效地帶動老舊城區改造。
更新后的八方鄰里·象南中心地面廣場面積11000余平方米,菜市場及商鋪面積8000余平方米,地下車庫擁有停車位262個。
現在,八方鄰里·象南中心成為民生工程、居民生活品質提升、施工周期快不擾民、綜合技術整合優的典型案例,實現了人防工程與市場應用的有機融合。2022年入選城市更新國家級優秀案例。
以文化為品牌,樹立企業形象
聶愷高度重視企業品牌建設,將企業文化融入品牌形象塑造中,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他以文化提質增效的理念,為中恒建設集團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企業文化建設樹立了榜樣。他以自身的行動力和感召力,激勵著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到文化建設中,共同推動企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中恒建設集團始終以“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為統領,緊緊圍繞企業發展大局,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集團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聶愷作為集團黨委副書記,在企業的發展實踐中,圍繞“中恒黨建,支部建在項目上”思路,協同專職黨委副書記共同推動在項目上設立黨支部或臨時黨支部(含聯合黨支部),并通過“握好黨建方向盤,系好施工安全帶”等一系列措施,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中恒建設集團黨建文化成果斐然,《商海揚帆》不僅斬獲了黨員教育片一等獎的桂冠,還在第九屆萬峰林微電影盛典中榮獲英模人物單元創優作品一等獎;此外,《黨課背后的故事》更是以其深刻內涵和生動講述,榮獲南昌市2023年黨員教育片一等獎,進一步彰顯了中恒建設集團黨建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廣泛影響力。
中恒建設集團緊抓黨建不斷增強凝聚力
同時,中恒建設集團以黨建引領“樣式雷”文化和太極文化齊頭并進。中恒建設集團是真正把“樣式雷”文化深度融入企業管理實踐的踐行者。集團從“樣式雷”制定清代建筑通行標準《工程做法則例》得到啟發,編制了《中恒樣式雷直營項目管理手冊》《中恒建設安全質量管理標準》《中恒樣式雷質量指導手冊》《中恒樣式雷安全文明施工形象規范》等企業規范,高標準、嚴要求應用到全國乃至海外超過500個項目工程的一線建筑生產。
中恒建設集團通過制定中國“樣式雷”金像、打造中恒“樣式雷”文化展示館、滕王閣西江建筑文化藝術館等一系列項目或活動,宣傳“樣式雷”、推廣“樣式雷”。如今,中恒建設集團把“樣式雷”精神深度融入企業管理和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發布2.0中恒“樣式雷”直營項目管理標準化實施手冊,為“中恒建造”品牌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立身中正,剛柔相濟,和諧圓融,強身健體”是中恒建設集團的太極文化理念,中恒建設集團從2008年引入陳式太極拳晨練至今,成為全國建筑業獨特的文化風景線,成為中恒建設集團的文化品牌。
中恒建設集團職工日常晨會打太極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企業領導者不斷重視和投入。只有將文化建設融入企業發展戰略,才能真正發揮文化的力量,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聶愷抓文化提質增效的成功經驗,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創新“智能建造”,塑造優質品牌
聶愷是一位富有遠見的青年企業家,他深知科技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將“智能建造”作為集團發展的重要戰略,致力于打造建筑行業新質發展模式,為建筑業注入新的活力。
中恒建設集團是勇立改革開放潮頭“敢吃螃蟹”“勇爭第一”的建筑行業先行者:1994年獲評江西唯一住宅樣板企業;2000年為南昌市紅谷灘區打下第一根建設樁;2005年榮獲我省第一個國家優質工程獎;2008年作為我省首家建筑企業從汶川奔赴小金縣開展援建工作;2011年作為我省民營建筑企業獲第一個魯班獎;2013年主編第一部國家建設行業標準獲住建部通過;2014年榮獲江西首家雙甲特級建筑企業;2015年開創江西省建筑業同時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先河;2017年成為江西首家突破“雙百億元”的民營建筑企業;2021年主編江西第一部《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技術標準》。
中恒建設集團秉承“匠心締造精品,傳承建筑文明”的使命,工程質量一次性交驗合格率100%,獲魯班獎5項,獲中國建設工程裝飾獎、國家優質工程銀獎、浙江省錢江杯、廣東省金匠獎、湖北省楚天杯、四川省天府杯、江西省杜鵑花杯等全國各省、市級優良工程1000余項;優質工程涵蓋房建、市政、公路、橋梁、管網、污水處理、鋼結構、裝飾裝修、建筑幕墻、機電安裝等不同品類;業務涵蓋超高層、綜合體、小區建筑、學校、醫院、政府公共建筑等多個領域;還建立包括EPC、PPP、EPC+F等在內的多樣化的承建模式。
據聶愷介紹,中恒建設集團并未止步于此。隨著智能建造已成為建筑行業的重要趨勢,位于南昌縣千億建筑科技產業園的中恒大廈,是匠心締造精品的印證,更是智能建造的實踐。驕陽下熠熠生輝的中恒大廈,像一臺昂首挺立的鋼琴,正在演奏著激昂向上的中恒發展樂章。這座大廈又像一座科技創新的豐碑,它有著“魯班標準、綠色三星、‘樣式雷’、裝配式、智能化、地下空間科技”等核心元素;它是一座裝配式建筑,整座大樓的建筑外墻部分采用清水混凝土外掛墻板,達1200塊,裝配率高達53%以上;它是一座綠色建筑,采用的是高效環保的建筑材料;它也是一座智能建筑,采用智能化監測室內的二氧化碳、PM2.5數值。同時,中恒大廈打造了國內首個“樣式雷”文化展示館,展館總面積1000余平方米,是中恒建設集團弘揚“樣式雷”文化的又一力作,與滕王閣景區西江建筑文化藝術館共同構成“樣式雷”傳承創新的“雙館”聯動格局。
智能建造同樣體現在中恒地下空間科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施工樁基設備近300萬臺,通過中恒科技智能化改造,按每臺產生的利潤30萬元,僅施工樁基設備一項,市場潛力達萬億元。未來,中恒建設集團將進一步立足地下空間創新成果,加大長螺旋樁施工裝備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研究,以智能建造提升發展效能。
培育新質生產力,逐夢向未來
聶愷在推進中恒建設集團實現企業發展的同時,把“以身作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理念銘記在心。2020年,南昌遭遇強降雨,他率隊前往南昌縣昌東鎮防汛分指揮所,為一線防汛人員送去方便面、礦泉水、飲料、食品及防蚊用品等物資;2023年12月,他出席江西財經大學2022至2023學年頒獎典禮,為優秀學生頒發了第四屆中恒建設助學金;2024年1月19日,他受邀出席南昌高新區昌東鎮第六小學愛心捐贈儀式,無償捐贈校服778套。他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傳遞著正能量,充分展現青年企業家“責任、感恩、奉獻”的精神以及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良好形象。
2023年12月27日,江西財經大學頒發中恒建設集團助學金
中恒建設集團向南昌昌東鎮第六小學捐贈慈善款物
在2023江西年度經濟大事、經濟人物、領軍企業發布會上,聶愷表示,集團將深耕地下空間科技領域,探索城市之下無限可能,開辟新賽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我們在建筑空間科技領域研發出垂直造墻技術。它顛覆了傳統從下往上的施工模式,創新為從上往下施工,解決許多傳統工程技術無法破解的難題。”聶愷如是說。
現在,聶愷持續主導的位于南昌縣的改善性住宅地塊開發項目,文化鑄魂、品牌引領、科技導入、智能建造、服務民生、輻射鄰里,依舊是他“提質育新,砥礪前行”的主旋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著眼未來,聶愷表示,企業正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業務布局,打造中恒建設集團第二個業務中心。未來三年是集團發展的關鍵時期,集團將圍繞“一體兩翼,新質發展”展開工作,致力于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化建筑綜合服務商。為實現這一目標,集團將秉持“文化引領、品牌引領”原則,以文化為魂、品牌為旗,推動集團不斷向前發展。集團將積極響應省委關于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的宏偉藍圖,以及“1269”行動計劃的戰略部署,將科技創新視為推動企業做大做優做強的核心驅動力,不斷探索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藍海”,為江西乃至全國建筑業的產業升級與核心競爭力提升貢獻中恒建設集團的智慧與力量。
回顧過去,中恒建設集團走過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旅程。從篳路藍縷的創業初期,到穩步發展的壯大時期,再到如今的行業領跑,中恒建設集團始終秉持著“求是、競合、創新、擔當”的核心價值觀,以敢為人先的勇氣,不斷突破自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展望未來,中恒建設集團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當前,國家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建設領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中恒建設集團將牢牢把握時代脈搏,以創新為引擎,以科技為支撐,以質量為生命,積極投身國家發展戰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