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中部⑨丨袁隆平生前牽掛的大事,如今取得重大成果
編輯: 李盛元來源: 江西日報2024-06-01 07:45:03
編輯: 李盛元來源: 江西日報2024-06-01 07:45:03
在中國版圖上,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6省以約占全國十分之一的國土面積,承載了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數量,創造著約五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戰略意義舉足輕重。
5年來,抓住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機遇,中部6省在新時代乘勢而上、站到了更高起點上。生機勃勃的五月,湖南日報、江西日報聯合啟動“中部向‘新’促崛起”主題采訪報道,走進田間地頭、企業園區、交通樞紐、開放平臺,看中部地區如何挺起“脊梁”、向“新”而行。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湖南是農業大省,也是種業強省。袁隆平院士研發的雜交水稻,為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如今,一批批湖南科研工作者接續奮斗,繼續推動種業創新。
5月13日,記者來到湖南省農科院。省農科院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正帶領著團隊,在實驗室里為新課題忙碌著。
柏連陽院士介紹,湖南種業科研工作者按照袁隆平院士設定的雜交水稻“五步走”路線,繼續加強攻關,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時,袁隆平院士生前牽掛的兩件大事,也取得重大成果:一是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鎘低積累水稻品種,并在湖南大面積推廣種植;二是省農科院牽頭成立了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在海南三亞建立了全世界最高水準的實驗基地,并在新疆推廣種植了100多萬畝。耐鹽堿水稻品種的研發推廣,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