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家共呼吸 與時代共脈搏——運鴻集團發展紀實
編輯: 經琬來源: 經濟晚報2024-04-17 10:16:42
編輯: 經琬來源: 經濟晚報2024-04-17 10:16:42
?
? 在中國,隨著民族企業的不斷壯大,企業多元化甚至國際化,都逐漸成為企業的優先選擇,這一點上,海爾和小米等大企業都走在了前列。
而從湖北武穴走出的跨國企業運鴻集團,則在這條多元化企業之路上,憑借自己的技術研發與敏銳戰略眼光,走出了一條精彩的崛起之路。
運鴻集團:橫跨十載的多元化崛起之路
提到企業多元化發展,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Company,簡稱GE)無疑是繞不過去的一個成功案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器和電子設備制造公司,也是一家提供技術和服務業務的跨國公司。鼎盛時,其產值占美國電工行業全部產值的1/4左右。旗下有13個業務集團名列《財富》雜志500強行列,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巨無霸型綜合企業。
借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東風,通用電氣立足新興的電工技術部門——無線電領域,逐漸將業務延伸至家電、航空、消費類電子產品、配電產品、能源、金融-商業、金融-消費者、醫療、照明、媒體與娛樂、油氣、軌道交通、安防、水處理等多種行業,并在全球數十個國家擁有數百家企業與制造工廠,成就了龐大的跨國品牌。
關于其多元化跨國發展的秘訣,主要有三點:
1.通過積累核心能力,逐漸建立起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從而為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2.關注朝陽產業,錨定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從而獲取廣闊發展前景與空間。
3.具備準確的戰略思維與眼光,從而抓住時代紅利與發展契機,為企業的下一步發展指明多元化發展方向。
這幾乎成為所有想要實現多元化發展的企業要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則。
而運鴻集團能夠在短短的十數年中,從一家不過數十人的企業,一躍成長為國內外員工超過15萬人,分子公司或國內外分支機構多達50余家,旗下擁有三家上市公司的跨國集團,與創始人李玉保敏銳的戰略布局眼光,與中國經濟崛起同呼吸,共命運的企業發展規劃,是緊密相關的。
這一切,要從十二年前說起……
從光伏到生態農業踏出多元化發展第一步
2013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了90萬千瓦,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市場。同時,光伏發電成本也繼續下降,讓光伏發電變得更加經濟實惠。光伏發電進入快速發展期。運鴻集團抓住機遇,立足武穴市資源優勢,開始進入光伏清潔能源領域。
旺盛的市場需求,傾盡全力的研發投入,讓這家湖北的本土企業很快就在光伏發電市場中嶄露頭角。
滿目星辰自然不止于一隅成功,創始人李玉保沒有滿足于光伏的業績,立足剛穩,馬上又將目光投向了另一片藍海。
2014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羅馬召開了第一屆國際生態農業研討會,走生態農業之路成為國際所共識的發展理念。而生態農業“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多樣”的原則,與運鴻集團“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真理”的企業價值觀,和“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經營理念不謀而合。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連續發布多個文件,將農業的生態轉型和綠色發展納入國策。運鴻集團也隨即開始投資生態農業領域。
創始人李玉保常說:“生于斯長于斯”,責任心,既是企業發展歷程的根基與競爭力生長的沃土,更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滋潤甘露。在持續布局生態農業與光伏產業時,作為一家從湖北省武穴市走出的企業,運鴻集團多年來也在持續對當地給予源源不斷的投資,為武穴市農業產業的改造升級、鄉村振興與人口就業,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也在此期間完成了集團自身多元化重要的第一步。
聚焦技術創新與突破開拓大健康循環經濟產業圈
依托持續的科研投入與產業鏈建設,尤其是此前培育的良好人才與政企合作基礎,運鴻集團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供應鏈與規模化生產藍圖。以實現“全民健康”作為公司發展的最高價值引領和追求目標,探索出一條集光伏生態農業種植、農產品深加工、生物科技研發與應用、電子商務平臺等主要業務于一體的“大健康循環經濟產業圈”。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多元化產業剛剛嘗到的甜頭,并沒有讓李玉保滿足于此,新的機遇也留給了更有準備的人。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健康產業開始受到國家與市場的矚目。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在政策和投資的持續加碼下,依托“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圈”,打造以“肽”產業為主導的大健康產業,開啟了運鴻集團的大健康產業發展之路。
彼時,運鴻集團通過技術創新與突破,對有機農產品中的“肽”元素實現了有效提煉,從而開發出肽面條、肽面粉、肽方便面、糖基肽、肽護膚品等“肽家園”系列健康產品。為運鴻集團的大健康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產品與核心競爭力支持,也讓運鴻集團迎來了事業的再度輝煌。
瞄準電商東風成就運鴻多元化民族企業品牌
作為B端市場的領先者,國內C端市場的萬千氣象也沒有逃脫李玉保的眼睛。
隨著國內消費群體對“Made InChina”愈加認同,“F2C”(廠商到消費者)這一創新電商模式憑借高性價比得到廣受認可,伴隨國貨崛起的東風,尤其是人貨場理念的變革,整個消費領域再度面臨著商業邏輯的重新洗牌。
機遇總是留給時刻尋求突破的人,很快,運鴻集團就在市場風向中,嗅到了新的氣息,快速進化的新技術新生態,匹配恰逢其時的F2C與國潮戰略機遇期,運鴻集團又一次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集團傾力打造的“有味生活”電商品牌由此而生,并以“互聯網+大健康+F2C+電商”的新模式,向電子商務領域全面進軍。憑借完善的產業鏈,逐步形成了以“大健康生物科技”為核心的循環產業鏈大力培育“運鴻肽家園”,更成為這一領域備受青睞的民族品牌。
多元化業務圖譜已現運鴻集團迎來業務再升級
此后數年內,運鴻集團逐漸穩固著自己在大健康、生態農業領域的先發優勢的同時,也將視野投向了更為遼闊的海外市場。
以“一帶一路”為契機,運鴻集團積極探索“走出去”的國際化發展道路,借由“運鴻肽家園”品牌實力,陸續在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區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合作并站穩了腳跟,也為“肽”元素健康生活理念植入了國際化元素。
在加速海外資本市場開拓的同時,運鴻集團也在積極布局全球化市場,成為坐擁香港聯交所硅鑫集團(股票代碼:08349),香港聯交所佳辰控股(股票代碼:01937),美國納斯達克運鴻綠色CTI(股票代碼:YHGJ)三家上市公司的跨國集團公司。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直播經濟引來市場注目,運鴻集團也果斷把握住了這一新的紅利時期,自主研發上線“曉秀”短視頻APP,并投入資源,整合自身行業供應鏈優勢,嫁接“直播經濟”,孵化出具有鮮明產業特色與獨特優勢的創新社交+電商+供應鏈的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首屆曉秀好物帶貨節單日總銷量突破395.1萬件、單日總銷售額3.23億元,為運鴻集團數字貿易產業發展增勢賦能。
歷經多年發展,如今的運鴻集團已構建起“四園一中心”產業協同發展產業鏈,數字貿易、高科技創新與研發、大健康產業、礦產能源開發四大領域業務齊頭并進,形成以數字化發展為引領,向實體產業賦能的新業態。
布局布基納法索金礦資源譜就運鴻集團出海萬千氣象
如今,運鴻集團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已經步入了全面的成熟期,技術的不斷突破,綠色經濟持續發展,積極呼應著國家“雙碳”目標。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營收接連刷新最好表現,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尤其是構建數字貿易新生態,提供了成功范本。
而伴隨國內企業紛紛出海,運鴻集團也再次發揮了自身提前洞悉市場需求的品牌基因。近年來,運鴻集團努力拓展海外市場。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運鴻集團同非洲布基納法索在金礦業開采領域達成重要戰略合作,獲得布基納法索當地政府頒發的3個礦區(SOMANGUINA礦區、PASGANPA礦區、YELEMBASSE礦區三大礦區)的探礦許可證,總面積達345.88km2,其中SOMANGUINA礦區已發現潛在黃金儲量約為300萬盎司,即93噸,預計2024年非洲金礦開采項目將正式投產,成為企業在海外投資礦產的又一大亮點。
與布基納法索政府的合作,既是運鴻集團深度布局黃金礦業開采業務的開端,也為中非兩地的友好合作提供了可靠的合作范本。運鴻集團借由自身的研發與管理經驗,幫助布基納法索構建起開采—運輸—提純—出口—銷售在內完整的黃金產業鏈,預計將為該國帶來超2000人的就業機會,不僅大幅助力了非洲減貧事業,借助運鴻集團先進的采用綠色開采技術和循環資源模式,也為非洲的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舉,作出有益的示范效應。
運鴻集團憑借其有利的資源拓展能力,為民族企業出海和全球戰略布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企業在非洲的投資和開發提供了新的機遇。
未來,運鴻集團將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積極與當地政府和相關機構合作,努力將布基納法索的金礦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共同推動非洲金礦產業綠色發展。
短短十年時間,運鴻集團以其卓越的科研實力與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企業發展圖譜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創始人李玉保敏銳的眼光,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