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丨江西九江加快推動工業數字化轉型
編輯: 鄒菲燕來源: 經濟日報2024-04-03 11:01:24
編輯: 鄒菲燕來源: 經濟日報2024-04-03 11:01:24
原標題:
打造新高地競逐新賽道
——江西九江加快推動工業數字化轉型
▲圖為江西九江鄱陽湖生態科技城一角。(資料圖片)
日產150萬只球泡燈、45萬只燈絲燈,發往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在江西省唯一的沿江港口城市——九江,昕諾飛·凱耀照明產業園將于2023年8月建成投產,擁有213條自動化生產線,當年產值達8億元,在全球照明領域擁有了一席之地。
“黑燈工廠”、數字車間、智能產線……從行業龍頭企業到眾多中小企業,從石化化工、紡織服裝、鋼鐵有色等傳統工業到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九江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乘“數”而上、向“新”發力,加速重塑九江工業重鎮新輝煌。
數智升級
日前,坐落在潯陽江畔的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以下簡稱“九江石化”),年產150萬噸芳烴及煉油配套改造項目推進會舉行,標志著該項目從納規核準進入實質性落地建設階段,成為公司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
九江石化是目前江西省唯一的大型石油化工企業,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相隔僅數公里,但它的存在沒有帶來“違和感”,卻帶來了“加分項”。去年底,九江石化成功獲評工信部“數字領航”企業,是石油石化行業唯一入選的企業。在九江石化,選擇什么原料、加工什么產品、如何加工產品等,均可借助數智系統的“分析”找到最優答案。公司實施的800萬噸/年油品質量升級改造工程,采用先進的全加氫工藝技術,加工過程由“脫碳型”向“全加氫型”轉變,截至今年1月底,輕質油收率由70.4%提高至83.6%,油品質量標準也不斷提升,實現了石油資源高效利用和油品的綠色升級。
作為江西傳統老工業基地,九江制造業基礎較好、門類齊全,不少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如何乘“數”而上,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九江市委、市政府向“數”圖強,加速構建“1+3+N”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布局體系,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倍增工程、產業數字化提質工程、“數智新九江”建設工程、數據價值化培基工程“四大工程”;堅定打造“四區一高地”——打造長江經濟帶數字產業化重要集聚區、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重點先行區、場景應用推廣先導區、數字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努力成為長江經濟帶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位于九江德安高新技術產業園的江西德鑫紡織有限公司,上百臺紡紗設備自動運轉,偌大的車間鮮有工人的身影。“從投料、紡紗到成品打包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整體用工量減少了80%,流程縮短了三分之二,產能提升了15%。”談及數字化轉型成果,公司副總經理李光文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正是得益于數字化轉型的賦能,德安縣紡織服裝產業聚鏈成勢、集群發展。2023年,全縣紡織服裝營業收入達到208億元。
“數”“智”轉型裂變,讓九江成功躋身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百強榜。今年初,江西省工信廳發布全省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情況報告,九江市產業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指數為86.9,位列全省第一,產業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領跑全省。
逐新提質
低空經濟作為增長新引擎,已成為各地競逐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賽道。
近日,記者來到九江共青城市低空經濟產業園,在總投資21億元的京飛無人機項目首期示范區無人機組裝線上,技術人員正在組裝即將面向市場的各種型號無人機產品。“計劃年產無人機1.5萬架,實現產值12億元。”江西京飛低空經濟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飛勇信心滿滿地描繪著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
作為新興產業,低空經濟可以充分享受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紅利。拎包入駐、即產即試、園區辦證,共青城市正加快建設11萬平方米的無人機研發制造基地、13萬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基地、6萬平方米的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基地,進一步完善功能和服務,力爭在未來3年到5年內打造全國一流的無人機生產制造基地。
面對產業加快迭代升級的挑戰,九江向“新”發力、提“質”前行,集中有限資源,做大做強新興產業活力板塊,構建體現九江優勢和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塑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在九江最西端的修水縣,這里不沿江、不靠湖、不通鐵路,一直秉持著“大山深處辦工廠、石頭縫里辦企業”的信念,高起點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培育新興產業。2022年7月,全縣引進百億元模具數字產業園項目,項目完全建成后可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實現年利稅15億元。修水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百億元模具數字產業園將按數字化智慧工廠來規劃、建設、管理,同步投資建設模具產業集群平臺,實現模具產業的高度集聚、深度融合、快速發展。
近年來,九江新能源、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加快創新突破。華為、科大訊飛、生益科技等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紛紛落地九江;德福科技、歐克科技等本土企業強勢崛起。為打造全省新興產業集聚高地,九江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市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均達到2000億元以上。
賦能聚力
江西藍科半導體有限公司于2018年落戶九江經開區。早在多年之前,為了提升企業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就開始著手以數字化為主攻方向,推動轉型升級。“要怎么改?從哪里入手?一開始我們也是比較茫然,迫切需要政策助力。”公司生產部經理熊義強回憶說。
得知企業想法后,當地工信部門邀請專家團隊主動上門“出診”、現場“把脈”、開出“良方”,破解企業“不會轉”難題。2023年,該企業投入3000余萬元進行生產線智能化改造,生產綜合效益提升20%以上。
圍繞企業上云、用數、賦智,九江專門出臺了數字化改造、工業互聯網應用等支持政策,對實施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給予設備投資5%到20%的資金支持;同時在企業上云入網進平臺、“兩化”融合示范、專精特新建設、數字化車間、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政策賦能。
“針對不少中小企業表現出的不愿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問題,九江通過綜合施策,設立每年1億元的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有力推動企業與產業快速發展。”九江市工信局局長婁琦介紹,近年來,九江選樹218家綜合試點企業,重點推動改造提升,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由2019年的30.6%提高到現在的45.4%。同時,大力實施企業梯次培育行動,累計培育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2家,獨角獸、瞪羚企業4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4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47家,數量均居江西省前列。
為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九江市持續開展“千個部門進千企,精準幫扶促發展”活動,每年安排市、縣兩級1000個以上部門,對全市所有規上企業實行一對一幫扶;實施“千企技改”轉型行動,5年來共實施重大技改項目1432個,一批企業實現產能擴張、技術升級;縱深推進做優做強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全面打響“工業互聯網、數智新九江”特色品牌,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達17.4%,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達23.5%,競爭發展新優勢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