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珍珠之鄉,為何是它?
編輯: 陳兮來源: 當代江西2023-09-02 10:57:25
編輯: 陳兮來源: 當代江西2023-09-02 10:57:25
鄱湖之濱,一顆小小的珠貝如何變身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這顆珍珠的背后,有著怎樣的發展故事?
近期,央視《“縣”在出發·江西篇》節目打卡多個江西寶藏縣區,鏡頭下,候鳥翩躚江豚躍的“中國淡水珍珠之鄉”都昌,讓人印象深刻。
通過央視的鏡頭,人們領略了都昌珠貝產業的繁榮發展。鄱湖之濱,一顆小小的珠貝如何變身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這顆珍珠的背后,有著怎樣的發展故事?
工人在珍珠生產車間加工珍珠飾品。
一
從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尚書·禹貢》中所載的“淮夷濱珠暨魚”,到《史記·龜策傳》中描述的“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珍珠的故事由來已久。
珍珠有“光彩好運、財富珍寶、吉祥平安、繁衍新生”等諸多寓意,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期許。不管是影視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上流社會不可或缺的珍珠飾品,還是《九號摩登》《時尚芭莎》中,楊紫與蔣夢婕的現代珍珠妝,都流露出人們對珍珠飾品的情有獨鐘。
都昌縣珍珠養殖面積約1.5萬畝,2019年珍珠產量為42噸,約占全省淡水珍珠總產量的19.2%,占全國淡水珍珠總產量的6.8%。“中國淡水珍珠之鄉”的美譽可謂名副其實。
都昌坐擁鄱陽湖三分之一水面,處于世界名湖核心區域。作為一個濱湖大縣,靠水吃水的都昌與淡水珍珠的故事頗為精彩。
早在20世紀初,都昌不少鄉鎮就有人用貝殼加工成紐扣坯。上世紀末,都昌珠貝加工產業經歷了一段較快的發展時期,由最初單一的紐扣坯加工,發展到珍珠養殖、珍珠核加工、貝殼飾品、貝殼工藝品和室內裝飾材料,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其中,周溪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周溪鎮就已經有近20家鄉辦骨干紐扣廠。到90年代中期,全鎮5萬人中有30%的人從事珍珠核的加工和銷售。1998年,周溪人又開始了淡水有核珍珠養殖,2005年還榮獲“中國淡水珍珠之鄉”稱號。
此后,隨著產業實力的不斷提升,都昌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契機,融合鄱陽湖文化、珠貝文化、生態和諧文化,聚力打造都昌縣域特色文化品牌。
由一點到一面,由一鎮到一縣。數年之間,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個以“生態都昌、鄱湖珠貝”品牌為引領,以優質“淡水珍珠”品種為紐帶,以規模經營為基礎,以標準化生產為依托的產業發展體系逐步成型。
工人在淡水珍珠養殖基地忙碌。
二
翻閱都昌珠貝產業發展史,不難發現,珠貝產業的轉型崛起,與無數敢想敢拼的珠貝人密不可分。
幾代珠貝人不懈奮斗,為一枚枚小小的貝殼撐起了瑰麗的夢想。第一個把貝殼叫作珠貝的人是世界“貝殼大王”占良生,他創立了“珠”和“貝”易貨交易新模式,正式將珠貝業務開拓到國際舞臺。
2001年,事業從家鄉都昌起步的占良生開始進入珠貝行業。次年,他在珠三角地區成立香港愛特麗爾國際貿易集團,創立“珠”和“貝”易貨交易新模式,開始將珠貝業務搬上國際舞臺。后來,他主導的珠貝業務占據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他也由此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貝殼大王”。
2009年,占良生回鄉投資,建設總面積8萬平方米的鄱湖國際珠貝城,打造一個國際性的世界珠貝寶石工藝飾品交易中心。此后,隨著產業升級步伐加快,一條集養殖、加工、貿易、科研與人才培訓于一體的現代珠貝產業帶,在都昌漸漸成形。
江西兆駿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建華,也見證了都昌珠貝產業耀眼的光彩。
從青年到不惑之年,他創造了無數“先例”:首個將家鄉的貝殼裝飾材料遠銷海外,首個將貝殼材料大規模用于現代裝飾,首次提出“寶石泛文化”概念……
2007年,他推出的貝殼加工裝飾材料在香港國際建材展上一炮而紅。2009年,由他主導開發的貝殼裝飾材料被寫進《世界裝飾材料大全》。2017年,他率先把寶石與貝殼結合起來,成功開辟一片藍海市場,目前已為世界上150多家五星級酒店提供了貝殼裝飾材料定制服務。在邵建華的帶動下,都昌從事貝殼裝飾材料的企業超過500家。
“只有把貝殼全身變成寶,珠貝產業才能有長足的發展?!痹谝慌樨悗ь^人的帶領下,都昌珠貝走過養殖、粗加工的初始階段,不斷邁向產業鏈的中高端。
興產業、強平臺、求創新。今天,一個集產品研發、行標檢測、生產銷售、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珠貝類產業集群愈加成熟。依托這一產業,都昌“美麗經濟”的新路越走越寬。
?養殖戶進行珠蚌育珠補線作業。
三
做好“土特產”文章,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放眼全省,和都昌珠貝一樣,贛南臍橙、南豐蜜橘、遂川狗牯腦茶、泰和烏雞、廣豐馬家柚等頗具地域特征的特色產品一直備受市場青睞。
都昌珠貝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約為60%,特色產業引人矚目。由一顆珠識一座城,都昌靠水吃水,紅紅火火的珠貝產業的背后,一條可供借鑒的發展路徑值得玩味。
念好“土”字訣。不同自然稟賦和農業資源,形成獨特的物產,這是土特產的自然根脈。立足這一根脈,要培育新需求、壯大新優勢,發揮好三產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例如,重慶涪陵榨菜選用土產青菜頭,推出減鹽超30%的輕鹽榨菜系列產品,上市一個多月銷量便突破2億包。
淡水是都昌最寶貴的資源,是大自然給都昌人民的饋贈。都昌找準比較優勢,培育壯大傳統支柱產業,變湖區為產區。依托特色資源,做好“靠水吃水”文章,可以說,都昌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新路。
拓展價值鏈。鄉村產業競爭,正逐步由單一的產品競爭走向產業鏈競爭,延長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是必然趨勢。山東金鄉縣700多個加工企業把大蒜加工成調味品、大蒜素、精油、膠囊等100多種產品,身價上漲十幾倍,出口量占到全國的70%。
都昌的珠貝產業也遵循這樣一條路徑。近年來,都昌縣投資20億元建設珠貝文化產業園,建強平臺、做大龍頭,著力破解“散小亂”等問題,同時加快升級價值鏈,不斷開掘家具裝飾、服裝紐扣、珍珠裝飾等多個細分消費市場,以需求為導向引導珠貝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多元化、規?;?、規范化、現代化的發展新路。
擁抱數字化。產品供需信息壁壘一旦打通,市場就會提供無限可能。做好“土特產”這篇文章,要堅持與時俱進,搶抓數字化發展機遇,融入“互聯網+”思維,拓展農業發展新模式,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讓越來越多的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深山,進入廣闊的市場。
都昌縣將電子商務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引入“互聯網+”新經濟形態,搭建網絡營銷平臺,實現了農業生產與消費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在都昌,各種鄉村直播帶貨遍地開花,把展柜直接搬到村里、搬到鏡頭前。
2022年,珠貝產業年產值達9億元,帶動近2萬農戶增收致富,真正把小品種特色產業建設成帶動一方百姓增收的大產業。
一方水土孕育獨具特色的“土特產”。念好“土”字訣、拓展價值鏈、擁抱數字化,不光是都昌珠貝,所有特色產業都有機會在廣袤的鄉村大地激蕩起無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