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清安:贛州對接深圳的3種路徑
編輯: 廖祥云來源: 經濟晚報2023-06-06 10:04:30
編輯: 廖祥云來源: 經濟晚報2023-06-06 10:04:30
?
去年5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確深圳市與贛州市對口合作。
今年2月,廣東省政府與江西省政府聯合印發《深圳市與贛州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3—2027年)》,就落實深圳與贛州對口合作拿出具體方案。
贛深之間如何結合實際貫徹落實?雙城如何互補互利共建共贏?
本期訪談專家:滕清安
——專家名片——
滕清安,原江西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現贛州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委員、贛州市企業聯合會暨企業家協會顧問、贛州市新生代企業家商會顧問、章貢區政府顧問、定南縣政府顧問、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等。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滕清安致力于研究區域經濟和城市規劃,其中,如何加強贛粵以及贛深之間的交流,一直是其研究的重點工作。30多年來,滕清安多次向省市領導建言加強贛粵兩地之間合作的建議,均獲得省市主要領導的批示。
新一輪深圳對口合作贛州,贛州如何搶抓機遇?本期《贛深訪談》,經濟晚報贛深會采訪小組特別采訪了滕清安教授。
1
贛州對接深圳有“6大優勢”
贛深會:滕教授您好。贛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對接深圳有什么優勢?
滕清安:贛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等地,有天然的優勢。區位毗鄰相連、人文傳統相親,產業關聯度高、振興政策加持、營商環境上佳、生態環境特優等獨特優勢。同時,站在粵港澳大灣區角度看,贛州自然及人文資源豐厚,可以為大灣區提供廣闊的發展腹地,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北上長三角城市群乃至整個中國中原及北方的最捷徑大通道,是拓展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影響的戰略縱深地帶。
2
贛深雙城對接的“3種路徑”
贛深會:在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的策略上,贛州有哪些路徑選擇?
滕清安:一個區域的經濟發育是這個區域內部之間以及與外部在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多方面交互影響互動聯系的結果。對此,我自創建立一種區域經濟新理論——經濟點網結構共相理論。以這個理論做指導,便可以總結出三條大的對接路徑。一是通過實體經濟流通路對接為導向的路徑,二是通過直接經濟要素聯系鏈對接為導向的路徑,三是通過間接經濟要素聯系對接為導向的路徑等三種路徑進行對接。
首先,可以選擇以實體經濟流通路(即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實體通道)對接為導向的路徑,這個路徑就需要市級以上政府部門去對接,比如贛深高鐵、粵贛大運河、贛州至大灣區各地的航線、贛粵高速公路等。其次是以直接經濟要素聯系鏈對接為導向的路徑,例如主動對接大灣區和深圳的產業鏈、市場鏈、企業鏈、資金鏈、技術鏈、信息鏈、物流鏈、供應鏈、人力資源鏈等等。第三條對接路徑,便是以間接經濟要素聯系對接為導向的路徑。比如,通過兩地的法律、人脈、文化、宗教、旅游等路徑,讓兩地產生更深層次的聯系和交流。這是贛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所特有的優勢路徑。
3
建立對接大數據庫
贛深會:在贛深對接上,您有哪些具體建議?
滕清安: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資源越來越重要,生活模式、生產方式以及企業的商業模式等都發生了重大變革。贛深之間要加強對接合作,可以通過建立政府間合作機制、企業間合作機制、民間非政府合作機制、文化交流等機制來進行對接,形成產業聯盟以及合作交流。
同時,也可以通過建立贛深企業大數據庫、贛深人際關系大數據庫、學校校友聯誼會進一步產生聯系,增加兩地交流。通過這些人際關系之間的大數據庫,除了可以定期舉辦兩地交流活動外,還能夠通過兩地人際之間的聯絡,精準對接兩地資源,讓兩地之間的政府、企業、高校等組織能夠制定更為精準的人才政策和招商引進計劃,開展招商、招財、招才、招技等活動,利用人與人之間的精準對接,加強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聯動,推動贛深之間更多大項目、好項目從無到有、從線索到落地,進行“精準引智”與“精準招商”。
4
中心城區主平臺+“全尋五縣”對接前沿
贛深會:各個縣市區該如何對接深圳呢?
滕清安:可以在持續保持整體生態優勢的前提之下,以贛州市中心城區為對接主平臺,將全南、龍南、定南、安遠、尋烏等五縣市作為前沿對接平臺,全面對接贛深和贛粵之間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全要素流通道。同時,也可以全面對接產業鏈、市場鏈、企業鏈、技術鏈、資金鏈、人才鏈等直接經濟要素,形成環環相扣、鏈式連接,通過與地方法律法規、機制制度、政府合作、人文交流等間接經濟要素的對接,可以很好地形成政府與百姓之間的親密感情紐帶關系。以宜居城市群和旅游作為吸引載體,強化人文人際交流對接,創造良好的親密感情氛圍,為全面各方面對接建立人際合作基礎。最終,向全市市域乃至全省輻射,形成贛粵對接經濟圈帶。
(廖祥云 張才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