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開啟
編輯: 喻軼濤來源: 大江網2023-01-14 10:08:42
編輯: 喻軼濤來源: 大江網2023-01-14 10:08:42
1月13日下午,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開啟,劉賓、萬玲、鐘華、黃勇、胡國良、劉勝、楊西、張再芝等8位省政協委員走上通道,圍繞林長制、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職業教育、“三孩”等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話題,談身邊故事、亮喜人成績。
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開啟
●林長制促進“林長治”
省政協委員劉賓通過講述南昌灣里立新村在實行林長制后發生的巨大變化,反映自2018年以來全省全面推行林長制所取得的明顯成效。劉賓介紹,江西首創的林長制不僅實現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確保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森林資源保護的內生動力、長遠發展、統籌協調三大難題,促進了“林長治”,也為全國實行林長制提供了江西經驗。
●強化經濟支撐讓年輕人生得起
對于社會廣泛關注的“全面放開‘三孩’生育政策,很多人表示生得起,養不起”這一話題,省政協委員萬玲建議,應該強化經濟支撐,讓年輕人生得起。萬玲認為,減輕年輕人的生育壓力和顧慮,需要政府、社會、醫療教育機構、家庭等各個層面協同發力。
●政策支持、待遇給力留住人才
針對“如何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來贛留贛就業創業”問題,省政協委員鐘華認為,“只要政策支持、待遇給力,就能‘搶到’優秀人才。”他建議,應在政策引導、服務保障、宣傳推介等方面賦能加碼,努力把江西打造成吸引青年的“高地”、留住人才的“寶地”、成就青年的“福地”。
●讓“小荷工程”得到廣泛推廣
省政協委員黃勇向大家介紹了新余市開展的“小荷工程”——從2019年起,新余在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和農村教學點探索開展“小荷工程”,即讓學生免費洗澡、免費洗衣服、改善膳食。黃勇希望,新余的做法能在更多的地方得到推廣,讓更多的農村學生得到關心關愛。
●利用科技小院賦能鄉村振興
省政協委員胡國良將科技帶入鄉村,利用科技小院賦能鄉村振興。“科技小院,一頭連著高等學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將知識課堂搬到生產一線、將先進技術帶到群眾身邊,零費用鏈接、零費用服務于農。”胡國良建議,廣大農技人員、學院師生都可以通過復制“建立一家小院、帶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鄉村”模式來實現科研人員與農民的良性互動。
●打造“技能江西”深化產教融合
省政協委員劉勝認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打造“技能江西”、搶占職教高地,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是根本;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實現這個根本的必由之路。劉勝建議,一方面,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產教融合共同體,讓學生實現學以致用;另一方面,進一步強化“雙師型”教師培養,以提升師資水平、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政協提出各項建議答好廬山改革之卷
省政協委員楊西分享了自己參與廬山改革發展調研經歷。楊西介紹,為確保調研成果落到實處,省政協連續三年開展跟蹤問效,提出的各項建議正在快速轉化為一場答好廬山改革之卷的生動實踐。
●選準“法律明白人”助力鄉村振興
就法治鄉村建設中如何發揮好“法律明白人”的作用,省政協委員張再芝介紹,我省目前共有634.19萬“法律明白人”,他們扎根基層,在為當地群眾宣傳法律政策、調解矛盾糾紛、提供法律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張再芝認為,要讓“法律明白人”真正成為鄉村法治的弘揚者、鄉村自治的參與者、鄉村秩序的守護者和鄉村發展的推動者,建議應繼續從選準選對人、提升能力素質等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