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工業之“進”
編輯: 喻軼濤來源: 經濟晚報2023-01-12 10:39:48
編輯: 喻軼濤來源: 經濟晚報2023-01-12 10:39:48
??
2022年8月9日,“紅軌”試驗線列車懸浮在藍色軌道下方行駛。當日,國內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軌道交通工程試驗線——“紅軌”,在贛州市興國縣正式竣工,并實現將稀土永磁磁浮技術與空軌技術結合,建成中低速、中低運量的新制式軌道交通系統(資料圖)
工業是經濟的“壓艙石”。
省長葉建春1月11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五年來江西工業經濟取得的成績進行了“盤點”,并就下一階段江西如何加快新興工業強省建設列出了“任務書”和“時間表”。
“成績單”亮點紛呈
規模:五年間,江西工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居全國第13位,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3%左右、居全國前列,進入新興工業大省行列。預計新增千億元產業3個,總數達14個。其中,2022年,預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左右,增幅繼續位居全國前列。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躍居全國第4位,算力整體規模居全國第11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達7.5%。
質量:五年間,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國第8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突破40%,比2017年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2022年,國內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軌道工程試驗線竣工,江西師大一號環境遙感衛星成功發射。
項目:2022年,新鋼集團與中國寶武實現聯合重組,吉利新能源城市商用車、格力電器(贛州)智能制造基地等投運投產,富士康工業互聯智能制造、晶科能源24GW光伏組件等開工建設。
平臺:2022年,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通過驗收,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國家中藥先進制造與現代中藥產業創新中心落地,全球陶瓷產品創新中心啟動建設,南昌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全國唯一鋰電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上線,世界VR產業大會、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廬山全球商界領袖大會、贛臺會、“進博會走進江西”等成功舉辦。
抓手:五年間,江西創新實施“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三請三回”和“三企”入贛、開發區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和兩型三化管理提標提檔行動、產業鏈鏈長制、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和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等一系列戰略策略,為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抓手。
榮譽:2022年,南昌入選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市推薦名單、贛州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大數據)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高安建陶基地入選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江西理工大學先進銅產業學院入選全國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宜春入選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推薦名單。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家。
“任務書”新風撲面
目標新:今后五年的目標任務包括新興工業強省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數字經濟規模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5%以上,營商環境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其中,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目標實現8%左右的增長。
戰略新:今后五年我省將重點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升主導優勢產業位勢,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未來產業培育創新發展,打造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加快建設質量強省,重塑“江西制造”輝煌。
路徑新:今后五年我省將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實施“一號發展工程”、“一號改革工程”、市場主體培育工程、開發區改革創新工程、招大引強工程、穩崗擴崗工程等。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建設“智聯江西”,打造中部地區數字產業發展集聚區、產業數字化轉型先行區、場景創新應用先導區、數字營商環境示范區;爭創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省份,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健全政策扶持體系,為市場主體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措施新:今后五年我省將密切跟蹤國家戰略導向和政策取向,建立政策會商聯審和部門協調配合機制,加強政策實施效果動態評估,提高政策精準性和有效性。建立“臺賬式”管理模式,常態化開展督導服務,構建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抓落實工作機制。凝聚各方力量,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
產業新:2023年,我省將實施工業企業技改項目3000個左右,加快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和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出臺數字經濟發展支持政策,提高數字經濟基金使用效能,大力發展專業芯片、電子元器件、智能終端等基礎賽道,VR、移動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賽道,智慧家居、數字文創等融合賽道。謀劃建設江西先進算力中心。推動中國電信中部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江西分中心建設,統籌構建“一核四副兩備”的全省大數據中心布局。加快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建設,推進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培育數字經濟領域“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各100家以上。實施應用場景“十百千”計劃,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促進各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動能新:2023年,我省將強化創新第一動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升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等帶動能力,力爭國家稀土創新中心獲批、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重組,復合半導體江西省實驗室掛牌并啟動建設,籌建省航空航天復合材料設計制造檢測集成工程中心。常態化高效率發揮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省級現代產業學院作用,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矩陣新:2023年,我省將繼續構建“2 6N”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出臺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升級版,大力培育“鏈主”企業,促進延鏈補鏈強鏈和不同產業鏈協同,加快形成萬億元級、五千億元級、千億元級“產業矩陣”。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提能升級、制造業基礎再造、綠色制造提升、服務型制造優化升級等專項工程,全面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施優質企業群體培育行動,培育一批制造業“領航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進“產業大腦”建設,引導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開展5G全連接工廠建設。培育壯大工業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方式新:2023年,我省將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持續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健全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利用機制,有序發展風光發電、生物質發電、儲能電源等清潔能源,培育壯大低碳產業。對環保治理、節能減排等優于國家標準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推進南昌、吉安國家廢舊物質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建設,支持九江、贛州、吉安、撫州建設全國“無廢城市”。推進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江西綠色生態)建設,打造一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
格局新:2023年,我省將加快構建優勢互補區域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南昌打造“一樞紐四中心”、規劃建設未來科學城,加快提升發展首位度和綜合競爭力。深化贛江新區運行機制改革,推動新區增動力、添活力。支持九江高標準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撫州建設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先進制造業協作區,促進大南昌都市圈從局部融合向全面融合邁進。推進贛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本報全媒體記者 儲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