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闖的深圳是新聞富礦——兩位作者回憶26年前一篇獲獎消息的誕生過程
編輯: 何欣來源: 深圳特區報2022-04-21 18:04:33
編輯: 何欣來源: 深圳特區報2022-04-21 18:04:33
?
1996年刊登《逾百干部被亮“黃牌”去留須看“離崗培訓”》報紙原件。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
1996年4月9日,深圳特區報頭版刊發報道《逾百干部被亮“黃牌” 去留須看“離崗培訓”》,短短數百字的消息,反映了深圳率先進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機關干部 “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難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獲得當年全國副省級城市黨報短消息一等獎和廣東新聞獎一等獎。
20多年過去了,回憶起當年采訪的過程,這則消息的作者劉秉仁和劉眾說,敢闖敢試的深圳是新聞的富礦,這篇消息正是記者在深圳的改革大潮中抓到的一條“活魚”。
深圳人事制度改革舉措頻出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劉秉仁和劉眾都是到報社工作不久的“新兵”。劉秉仁在政文部,負責跑市委組織部和市委黨校(行政學校),劉眾在記者部,負責采訪市幾套班子領導以及人事局。
劉眾回顧說,當時深圳的改革開放事業如火如荼,不僅在市場主體和要素市場建設方面邁出了更大步伐,在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的改革也走在全國前列。
在組織人事領域,早在1990年,深圳率先在全國試點建立公務員制度,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開國內先河實行考錄制度,使公務員“入口”實現了“伯樂相馬”到“公開賽馬”的根本轉變。優秀的要吸納,不好的要淘汰,不能干好干壞都一樣,這是深圳人事改革的方向。1995年,深圳改革年度考核制度,在《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定的“優秀”、“稱職”、“不稱職”三檔中,增設“基本稱職”這一檔次。
1996年4月,劉眾抓到一個線索:深圳要對106名上年度被考核評為“基本稱職”的機關事業單位干部進行離崗培訓,如果不合格,將被辭退。這意味著在機關也不能混日子,公務員的“鐵飯碗”將被打破。劉眾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新聞題材,值得好好經營!同樣“守土有責”的劉秉仁也向報社匯報了這一重大題材。
“被采訪單位對報道開始還有所顧慮,想‘先干了再說’,我們反復去‘磨’,終于說服了他們,抓到了一條獨家新聞!”劉眾說。
報社同事合力打造新聞精品
劉秉仁記得,首期干部離崗培訓是在當時還在羅湖區愛國路的市委黨校禮堂舉行的,市有關領導出席并作講話。市委組織部和市委黨校的領導叮囑他,這是深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創舉,既然要報道,就要寫好!
“報社對這個稿子非常重視,我們一開始就當作獲獎題材經營。”劉秉仁說,稿子寫好后,當時的政文部主任再作了仔細的推敲和修改,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內容厚實。總編室夜班編輯、主任和值班老總審核把關嚴格,總編室重新作了新聞標題,稿子發在報紙一版明顯位置。
這篇僅500余字的稿件,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不少媒體跟進報道,認為這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改革,增強了考核的剛性,暢通了公務員隊伍的“出口”,給機關干部亮出一道“機關難混日子”的警示牌。不久,公務員“基本稱職”也要離崗培訓的改革舉措在全省和全國多地推行。
難忘激情燃燒的歲月
劉眾常常回想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深圳“敢為天下先”的改革舉措頻出,報社業務研討氣氛很濃,盡管稿件寫法上分成“傳統派”、“技術派”等幾大“門派”,相互不服氣又取長補短,但大家都憋著一股勁,要將改革中的新聞挖掘出來,報道好。
“以組織人事改革為例,我參與過的報道就很多,包括大鵬票選鎮長、深圳首批選派干部赴美留學等等。”劉秉仁說,許多重大題材都是主任帶隊,同事們合作完成。
今天,劉秉仁仍然常常懷念那些腰挎BB機采訪的日子。“從1993年7月入職至今,我沒有一天不看特區報。在特區報成立40周年之際,衷心祝愿報社永葆青春活力!”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