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縣六市鄉農旅融合綻放生態之美
喜迎縣黨代會系列報道之三——蓮花縣六市鄉發展紀實
編輯: 李建軍來源: 經濟晚報2021-08-29 07:51:55
喜迎縣黨代會系列報道之三——蓮花縣六市鄉發展紀實
編輯: 李建軍來源: 經濟晚報2021-08-29 07:51:55
? ?六市鄉位于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西北部,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北連蘆溪縣,西接湖南省攸縣,東臨高洲鄉,南連坊樓鎮,是萍鄉到蓮花的第一站,行政區域109.9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十分之一。六市鄉是歷史文化之鄉和水源之鄉。有鍋底潭和河江水庫兩座中型水庫,是湘江的攸水、淥水,贛江的禾水的發源地,素有“三把仁義水”發源地的美譽。六市鄉是生態優美之鄉。全鄉地勢北高南低,鄉境四周均為山嶺,村莊皆散處在帶狀形的崇山峻嶺中。
過去五年,六市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農旅融合綻放生態之美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
五年取得成績
把加強黨建作為第一責任,抓班子、重引領,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扎實推進基層黨建“三化”建設,先后投入10余萬元基層黨建專項經費和20余萬元黨建陣地建設經費,發展黨員60多名。打造了山背村和六市村2個基層黨建“三化”建設示范點,提升改造8個黨群服務中心。六市村成功打造“旬會工作制”示范村。
◆注重“內聚力量、外樹形象”,涌現了全國道德模范王振美,全省道德模范林義、盧江、盧勇,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溫綿傳,全省最美扶貧干部張健萬,全市道德模范曾柱嬌、付玉生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挖潛力、增后勁,綜合實力實現新提升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五年來,全鄉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實現了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2020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776萬元,同比增長32%。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成功引進陛快管道、三合環保、江西風之順、埡塢農旅4個重點項目,累計簽約資金約9億元。
◆第三產業日益繁榮。依托“紅色、綠色、古色”優勢,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帶,海潭人家獲評全省4A級鄉村旅游點,美麗鄉村項目建設榮獲全省考評第一名。成功舉辦了“千里跑贛鄱”中國(江西)美麗鄉村馬拉松聯賽(蓮花縣站)、首屆美麗鄉村音樂節、首屆農民豐收節暨山背村“蓮花血鴨”千鴨宴等活動,被主流媒體集中報道。
把全域建設作為第一抓手,優環境、強基礎,美麗鄉村呈現新面貌
◆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設資金3500余萬元實施美麗鄉村項目建設,建成海潭游客集散中心、海潭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公路休閑驛站。完成下海潭河道治理、太沙河流域治理等水利項目建設,打造38個新農村和村莊環境整治點及9個鄉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高標準農田5200余畝,新建改造公路、溝渠、機耕道120余千米,修建水陂水壩8座、防洪溝4.5千米。
◆注重鄉風文明建設。全力做好文明城市創建、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工作,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9支志愿服務隊作用,開展各類志愿活動近1000次。
今后五年目標
今后五年緊緊圍繞“推進農旅大融合,打造蓮北新門戶”這一定位,充分發揮“資源、區位”兩大優勢,扎實推進“黨的建設、鄉村振興、綠色崛起”三大工程,統籌做好“農業產業化、農旅品牌化、康養集約化、民生多元化”四篇文章,奮力將六市鄉建設成宜居宜業生態福地、旅游休閑康養勝地、特色產業發展高地。
(一)聚焦聚力產業引領,高質量夯實發展根基。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統籌銜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在農村宅基地改革、農村產權抵押擔保等方面探索更多改革經驗。以華能集團對口幫扶為契機,將埡塢村打造成鄉村振興示范村。
重點提升傳統產業。著力打造國家級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示范基地,大力發展蜜梨、茶葉等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西瓜、水晶梨、有機茶等傳統優勢產業,積極推廣“家庭農產品合作社大型商超”生態農產品供銷模式,打造六市本地產業特色品牌。按照“基地化建設、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同步推進肉牛養殖、中醫藥藥材基地建設。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優化農業種養結構,鼓勵農業企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發展適度規模種養植。重點扶持西坑村發展優質稻和油茶產業,加快推進太沙村巖池中醫養生谷項目建設,形成多點連線、連線成片的規模特色種植區。
(二)聚焦聚力項目建設,高水平培育嶄新動能。
在強攻工業上下功夫。緊扣“12N”現代化工業產業體系,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工作。落實企業特派員制度,協調解決企業實際難題,服務好落戶企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在農旅融合上下功夫。加快推進集游客接待、森林漂流、瑜伽康養、攝影基地、精品民宿于一體的埡塢農旅綜合體建設,建成一個高標準、高規格、高品質的旅游休閑中心。積極對接上海鄉伴文旅項目盡快落地。大力實施“康養小鎮”工程,加快建成“六市康養”養生度假區,推進西坑產業基地建設,做好山背血鴨特色品牌研發,實現生態和經濟完美融合。
(三)聚焦聚力民生實事,高效率推進共治共享。
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加快建設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體系,著力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持續抓好六市鄉中小學、幼兒園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完成六市至太沙公路建設。
大力強化社會事業保障。建立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邊緣人口不致貧。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便民服務中心建設。
著力推進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探索“網格化”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鄉、村、組三級安全防范和社會矛盾調解網絡,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治理,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抓好萍蓮高速沿線環境整治,打造美麗風景示范帶。積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持續保持打擊“兩違”高壓態勢。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強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監管。
(四)聚焦聚力管黨治黨,高標準維護政治生態。
突出抓好思想建設。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積極開展“大討論大比拼”活動,破除阻礙發展的一切思想禁錮和陳舊觀念,營造“說了定、定了干、干必行、行必優”的良好干事創業氛圍。
突出抓好黨的建設。深化黨建“三化”建設,落實基層黨建責任清單,抓好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工作,夯實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努力將黃橋村、海潭村打造成紅色名村。
突出抓好隊伍建設。健全完善黨員干部管理考核評價體系,推進黨員干部有進有出、能上能下。同時,組織開展干部教育培訓。
突出抓好廉政建設。持續完善黨內監督考評機制,加大公務支出、公務接待和農村“三資”管理監管力度。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氛圍。